
10 {{$t('次点击')}}
眼镜学是研究眼镜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,该课程不仅涉及光学、材料学、生物化学,同时作为一种医疗器具,与眼球生理学、眼科学、视光学、双眼视觉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。眼镜学作为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教学课程,其任务是研究眼镜镜片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及其应用,研究与眼镜学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,同时了解眼镜学设计、材料等的新进展及其应用。学习眼镜学的目的是掌握眼镜学中专业术语的意义和定义,掌握眼镜镜片的基本知识和眼镜的安装工艺技术,了解镜片设计、材料等的新进展及其应用。
课程目标1:认知
学生将能够描述眼镜光学的原理,并解释其屈光矫正的临床作用。
学生将能够分析和计算常见眼镜片的屈光力、棱镜效用、边缘厚度。
课程目标2:技能
学生将能够使用眼镜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眼镜片的设计。
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眼镜学知识,进行初步的眼镜片屈光力、厚度计算。
学生将能够根据眼镜装配的要求,具备初步判断和调校装配效果的能力。
课程目标3:素质
学生能够认同眼科医学的兴趣和热情,选择眼科医生的社会责任。
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注重人文关怀,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隐私。
课程目标4:思政
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入认识科学发展史。
教导学生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,培养批判性思维。
鼓励学生注重细节。
1.探究凸(凹)透镜会聚(发散)光束的原因。凸透镜是这样一类透镜,中央厚两边薄;凹透镜的形状为中央薄两边后。一般情况下,凸透镜是正透镜(即对光束起到会聚作用的透镜),而凹透镜为副透镜(即对光束起到发散作用的透镜)。按照这样的理解,如果以人眼角膜的形状来分析,就会得出角膜是凹透镜,并对光束具有发散作用,但我们知道,这种理解是不对的。教导学生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,培养批判性思维。
2.探究屈光不正的矫正原理。借助青少年视力问题日益严重、多媒体终端时代视觉健康问题大爆发等社会热点话题,激发学生身为一名视光师的社会责任感。通过近视严峻的现状分析,使学生体会到:守护人民的视觉健康,呵护青少年儿童明亮的眼睛,身为眼视光专业的学生,他们责无旁贷。介绍近视的矫正方式有普通框架眼镜、功能性框架眼镜、OK镜、角膜接触镜、屈光手术等,这些矫正方法的原理都是基于屈光矫正的光学原理,框架眼镜也不例外。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了解如何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。
3.眼镜片移心产生棱镜效应。大医精诚,“精诚”是态度,指精于医术,诚于医道之心。主要就是要求学医之人,需要发乎本心地去求取真智,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精神,就是要在服务患者过程中树立专业自信,培养学生学好医学技术、服务患者眼健康的思想理念。棱镜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,不仅可以将通过的不同波长的光束分开,还能矫正眼位,通过透镜移心产生棱镜效应。引入牛顿利用色散棱镜分光的经典案例,不同波长的光通过色散棱镜后按照波长由大到小依次排列,这就是后来牛顿总结出的颜色的分解和合成。通过夯实专业知识,让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更专业的服务于患者。